盛唐到底盛在哪儿
- 《盛唐到底盛在哪儿》- 于赓哲
- 出版时间: 2023-10-01 00:00:00
- ISBN: 9787559479174
- PC地址: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d39329e0813ab83b6g011417
第一章 大国气象:唐朝为何有开放包容的气质?
唐朝文化,是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传统文化的结合体。
⏱ 2024-08-24 18:06:02
在朝贡机制之下,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以及外国的要求,就是用“朝贡”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臣服。至于实际上贡了多少,中国皇帝根本不在乎。作为“天朝上国”的君主,他们并不在乎那点小钱,在外邦上贡之后,他们往往会以两倍、三倍甚至十倍的价值进行回馈。在这种机制之下,如果周边少数民族以及外国服从中国的朝贡机制,那么对于中国的皇帝来说,这就是他的属国;如果不服从,那就是与他为敌。甚至连唐代的皇帝死了之后,都要在他的陵墓前面竖立藩臣像,以示君临天下。
⏱ 2024-08-25 13:45:04
有一个问题在学界是不存在争论的,那就是唐朝的文化同时融合了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本土文化。
⏱ 2024-08-25 13:47:38
唐朝开放包容的气质,来自它独特的历史渊源。它对待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的政策,并不见得同样适用于本国的国民。所以这种包容,有些地方令我们心驰神往、魂牵梦萦,有些地方也真的有它的历史局限性。
⏱ 2024-08-25 13:48:58
第二章 另类视角:日本、突厥、阿拉伯对唐朝看法各不相同?
我们总觉得在唐朝的少数民族羁縻政策之下,各民族应该对唐朝的统治一致拥护,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 2024-08-25 22:45:53
由于广州港的商贸非常繁荣,唐朝后来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市舶使承担的功能有点类似现在的海关,但它的主要职责并不是负责关税,而是满足皇室的需求,满足朝贡机制的需求。从这点上来说,市舶使又兼有部分“外交部”的色彩。
⏱ 2024-08-25 22:47:33
第三章 兼容并包:唐朝的各民族关系如何达到动态平衡?
草原游牧民族的经济有一个特点,就是兴盛时看起来非常兴盛,衰落时又衰落得非常突然。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缘故,就是他们在经济基础这方面严重不如中原民族。他们的经济结构非常单一,虽然是以游牧经济为主,商业为辅,但是他们的商业也必须以游牧经济为基础。但游牧经济特别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打击,所以他们的经济总体来看非常脆弱。旱灾、蝗灾、雪灾……一旦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些游牧民族的经济立刻就会崩溃。
⏱ 2024-08-25 22:52:45
第四章 破除谬论:安史之乱是民族矛盾?和亲就是耻辱?
在民族关系问题上,毋庸置疑的是,民族必须坚持自己的主体性,但也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中华民族能够由一个黄河中游的部落联盟,发展成现在这个大民族,正是靠着五千年来的兼容并蓄,这是民族坚韧性的由来。
⏱ 2024-08-25 23:12:23
有些人说,安史之乱是民族矛盾。确实,安史之乱的头目安禄山是粟特和突厥的混血,史思明是粟特人,但在唐朝前期开疆辟土的过程中,胡兵胡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唐朝的名人中有相当多的胡人,在镇压安史叛军的队伍中也有为数众多的胡兵胡将,这一点我们也不应忽视。
⏱ 2024-08-25 23:16:27
第五章 叛乱背后:安禄山为啥要养八千义子?揭开不一样的大唐文明史
但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因为经济基础变化引发了兵制变化。这种变化被野心家利用,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 2024-08-25 23:22:46
府兵制建立的基础是均田制,均田制把土地分配给了农民,而享有了权利的农民就要对国家尽义务,给国家服兵役。征调上来的府兵交给全国数百个兵府管理,而这些兵府的部署很有讲究——“内重而外轻”,这是关陇集团军功贵族集团特色的展现。
⏱ 2024-08-25 23:23:38
到了唐玄宗时期,历史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均田制走向了崩溃。其实均田制从创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样的结局。原因很简单,均田制创立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了大量的无主荒田。国家手头有资源,人口又不够多,在这种情况下,均田制才能成功施行。可是到了盛唐时期,情况与北魏有了本质上的变化,人口总量呈几何级增长,土地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所以均田制的崩溃是迟早会发生的。
⏱ 2024-08-25 23:24:52
均田制的崩溃,导致了府兵制的瓦解。到了开元中期,国家基本上已经无兵可调了,兵源出现了问题,只得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募兵制,其实就是国家职业军役制,国家雇人来当兵,并给予其很高的经济待遇。表面上看,这个措施很有效,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兵源的问题。唐玄宗把用这种形式招来的兵称为“长征健儿”。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对外战争频繁进行,这些兵员主要被分配到边境地区,交给十个节度使统管。这意味着,西魏宇文泰时期的“内重外轻”,到了唐玄宗时期变成了相反的“外重内轻”。边境节度使权力坐大,中央腹心空虚,这种局面最后被野心家所利用,这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 2024-08-25 23:25:55
在安史之乱中,杨贵妃要承担的是用人方面的责任。她虽然没有做过干政的事,但是她的裙带关系导致了杨国忠的上台。
⏱ 2024-08-26 17:16:48
为什么说唐玄宗最后“玩脱了”呢?原因就在于他最后引入了边将集团。唐玄宗忽略了一个问题:边将和朝中其他的大臣是不一样的。朝中的大臣只能依靠皇帝,他们的权力和资源都来自皇帝。可募兵制之下的节度使不一样,他们手中有地盘,有军队,有财权,有人事权,俨然就是一个个“土皇帝”。唐玄宗没有意识到,在把他们引入朝中斗争之后,一旦他们在政治斗争中居于下风,就很可能会铤而走险,利用手中的一切资源来追求翻盘。所以,当安禄山在政治斗争中居于下风、眼见将要败给杨国忠的时候,他最后选择的就是铤而走险,掀起了叛乱。
⏱ 2024-08-25 23:35:20
第六章 转折之战:怛罗斯之战是中华民族命运转折点?
怛罗斯之战是鼎盛时期的唐帝国与鼎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在中亚地区发生的一场正面冲突,双方各投入了数万人,最后的结果是唐军战败。
⏱ 2024-08-25 23:38:59
真正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乃至退出西域地区的主要因素,还是安史之乱。由于两个历史事件间隔只有四年多的时间,导致人们错误地归因,认为怛罗斯之战是西域的转折点,但其实不是的。
⏱ 2024-08-25 23:39:52
第七章 丝绸之路:对唐朝人的地理观和世界观的一次颠覆
罗马帝国晚期最大的问题,就是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中亚、西亚的这批商人在把中国的丝绸贩卖到罗马之后,直接拿着黄金离开,造成了黄金硬通货大量外流,罗马帝国由此陷入了财政危机。所以,丝绸贸易被认为是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之一。
⏱ 2024-08-28 23:02:52
辣椒可是美洲的作物,是明朝末期传入中国的。因为是从海上来的,所以最初叫“海椒”。
⏱ 2024-08-28 23:08:45
第十一章 唐朝婚姻:唐人的婚姻观与贞操观
在人类文明史上,家庭始终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问题永远是社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 2024-09-12 00:59:19
有人认为门第观念影响的只是皇家,或者说上层社会,其实不是的,老百姓也照样受影响。老百姓也喜欢攀高门,如果攀不上高门,在双方门第不相等的情况之下,就得多掏钱,这叫作“垫门彩”,就是垫脚石,拿钱说话,拿钱铺路。所以唐人的婚姻往往伴随着大额的钱财的出入,因为男方家要给女方抛彩礼,女方出嫁的时候还要带大量的嫁妆。
⏱ 2024-09-12 01:04:44
第十二章 科技发明:解密唐朝的那些黑科技
为什么活字印刷应用范围那么窄,没能流行起来呢?一方面是因为泥活字本身不够坚固,容易损坏;另一个特别现实的社会原因是,泥活字排版需要大量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排版工,而古代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有限,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的人大多选择科考入仕,不会去当排版工。而雕版印刷对工人的文化素质要求很低,只要认得编号就可以。印刷厂想找到合格的活字排版工很难,而找雕版印刷工人就简单多了。所以直到清代,中国的印刷术还是雕版印刷占据主体。
⏱ 2024-09-12 12: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