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为何轰然倒塌

 大清为何轰然倒塌|200

写在前面

因为但凡有点职业素养的封建官僚都知道,可以用暴力抢夺政权,但是要保住政权,可不是光靠暴力就行的,所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要牢固统治,还是得靠民意,靠“天命”。

⏱ 2024-06-04 12:54:40

第一章 汉臣的崛起——庙堂线

这个属于朝代发展的老剧本了,人称造反3+1:人口增长+土地兼并+政治腐败,三大要素凑齐,再加一个天灾引爆。于是秦末“大楚兴,陈胜王”,汉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元末“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可谓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 2024-06-04 15:11:51

问题在于,位子不能当脑子,清流顶多是“误国”,后党那帮人上台,可就是要“丧国”了。

⏱ 2024-06-04 17:02:16

当年太平天国的时候,列强本来跟洪秀全互有来往,一度考虑是不是应该押宝在南京的洪秀全。结果慈禧老公咸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狠狠地卖国了一把,三大条约一签[插图],列强马上转而支持朝廷了,不愧是一个被窝里出来的。

⏱ 2024-06-04 17:06:15

照理说,东南互保的那帮大臣个个该千刀万剐,但明面上,慈禧却大肆封赏,感谢各位“老成持国”,没听朝廷的;暗地里,这帮权臣却命运各异。东南互保的大臣中,汉族纷纷被各种理由开缺[插图],李鸿章、刘坤一死得早,张之洞被拉到军机处,明升暗降,没了地方实权,刘树棠、许应骙、王之春开缺。满族大臣虽然也呼应了东南互保,却纷纷被提拔,德寿升两广总督,端方升两江总督,奎俊升吏部尚书,八旗子弟着手接管各方权力。

⏱ 2024-06-04 17:07:19

第一,在甲午战争一败涂地、庚子国变的抱头鼠窜中,国人不由得兴起“这种货色居然还骑在我们头上”的想法,朝廷合法性饱受打击,天命由此摇摇欲坠;第二,“东南互保”事件让实力派的想法从“出头的那个死定了”,慢慢转为“原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危险的共识由此悄悄成型。

⏱ 2024-06-04 17:07:47

从权术层面来说,慈禧这个老司机简直是特技演员水平的。打压曾国藩用的是左宗棠;平衡李鸿章用的是张之洞。撸掉这两个权臣也费了一番脑筋,利用天津教案败了曾国藩的名声,利用《中法越南条约》之类的卖国条约搞臭李鸿章,都是先斗臭再顺势而为,慈禧位子能坐40年一点都不奇怪。

⏱ 2024-06-04 17:12:00

第二章 会党的春天——江湖线

可以说,辛亥之前,中国只有造反;辛亥之后,中国方有革命。国人造反经验一大把,革命经验却从来没有过,先驱们最大的贡献,就是把造反变成了革命。

⏱ 2024-06-04 17:14:25

对这群人而言,拜什么神不重要,关键是给他们希望;信什么教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众在一起能够抱团求生;甚至反抗什么也不重要,关键是要能吃口饭,活下去。这个在世界范围都是如此,相信救世主,相信同一宗教的都是兄弟姐妹,相信教会能照顾自己,是一个道理的。

⏱ 2024-06-05 00:23:23

几千年来,中国王朝的末期,水深火热的百姓所需要的都一样:一个信仰、一句口号、一个领导、一个社会组织方式,然后被一个火星点燃,趁势揭竿而起向当权者开炮。而这个当权者可能是满族、可能是汉族、可能是朝廷、可能是贪官、可能是洋人传教士……

⏱ 2024-06-05 00:23:49

我们对这一点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造反在没看到成功希望之前都是流寇,蝗虫般一路吃将过去。看到成功的希望,则摇身一变,开始维系军纪,保境安民,意思是要开始做长远生意了。军匪不分家,这句老话可是有深刻根源的。

⏱ 2024-06-05 00:25:43

第三章 革命的萌芽——“书生造反”

“社会主义”是给读书人听的,“打土豪分田地”才是留给未庄的阿Q们听的。“消费升级”是个玄学,“拼多多百亿补贴”才是句好口号。

⏱ 2024-06-05 02:13:38

他一辈子都在为革命拉风投,利用各种势力来为革命添砖加瓦,典型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为达目的使尽了手段。当年的老孙跟美国人谈“反抗帝国压迫”,跟日本人谈“黄种人大团结、大亚洲主义”,跟英国人谈“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跟法国人谈“投资中国革命的惊人回报”,跟黑社会谈“反清复明”,跟读书人谈“共和社会”……

⏱ 2024-06-05 02:14:55

只不过孙文不需要他人原谅。孙中山生前死后,最不缺的就是“骂”,最不需要的就是“原谅”。少年时代,他砸自己村里的泥菩萨,被骂不敬祖宗,后来却被称作光宗耀祖;青年时代,他搞广州起义失败,被读书人骂痴心妄想,等到甲午之后,众口又称赞他早日看出清廷无药可救,为起义失败扼腕长叹;中年时代,宋教仁被刺,他想要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凯,被骂不识大体,破坏共和,后来袁世凯倒行逆施,悍然称帝,大家又觉得老孙果然目光如炬,看出老袁狼子野心;人生最后几年,他联俄联共,二次黄埔创业,又被梁启超说是苏联人的傀儡……

⏱ 2024-06-05 02:21:44

第四章 钱从哪里来,枪从哪里来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十万娼妓下南洋,卖淫的钱汇到国内建设新日本,支撑起了日本帝国现代化第一笔资金投入。

⏱ 2024-06-05 11:27:20

姑娘们挣来的钱很好、很干净,日本政府表示很喜欢;姑娘们的身体很脏、很让人尴尬,明治当局表示很不方便提,最好她们都葬在海外,让这段历史消失。所以日本右翼讲起“明治维新”,一口咬定大和民族天赋奇才、艰苦奋斗,崛起是天照大神保佑。可要点脸吧,想想当年那些可怜的姑娘们吧。

⏱ 2024-06-05 11:27:54

第一章 样板工程

于是,各地官员深受皇恩,无不对国人只吸食洋鸦片而不抽本地货表达了极大的担心——包括那位在虎门硬核硝烟的林则徐大人。林大人在鸦片战争之后任陕甘总督,写信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

⏱ 2024-06-11 13:30:34

很快,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鸦片大生产运动。第二次鸦片结束后的20年内,土烟市占率稳步上升,一度达到80%以上。四川出品鸦片行销全国,种植面积一度占了本省耕地的16%,彻底打败了洋烟,可谓“国货之光”。当然,后果也很严重。大烟馆处处开花,百姓烟瘾缠身,士兵成了“双枪兵”,搞到连西方传教士都看不下去了,1874年居然搞了个“英华禁止鸦片贸易协会”,还出了本《在华宣教士禁烟言论集》,号召传教士们在各自国家游说政府,禁止向中国输出鸦片,简直是把大清的脸都丢光了。

⏱ 2024-06-11 13:31:09

第一次鸦片战争,我们的武器的确不如英国,但远远没有大家想象中差距的那么大。差距最大的,反而是战斗意志。在白刃战中,英国士兵列队、上刺刀、冲锋,然后大清士兵就跑光了,可谓屡试不爽。

⏱ 2024-06-11 16:24:38

第五章 新政1901

1901年1月,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互保一系列事件的暴击下,大清内外交困。万般无奈中,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开始了继“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之后的第三轮大规模系统性深化改革:“庚子新政”,又叫做“清末新政”。

⏱ 2024-06-13 00:21:42

在旧有的框架下解决新的问题,这叫做“中兴”。大清的中兴,是“中学为体”的中兴。

⏱ 2024-06-13 00:24:11

第一章 权力游戏的两条规则

权力游戏的第一条规则就是:权力的边界在力量的范围之内。

⏱ 2024-06-18 10:32:31

第二条规则:无论正义还是邪恶,力量就是力量,而那些对力量理解最深刻,对力量变化最敏感、自身策略最聪明的人,才能分到最大的蛋糕。

⏱ 2024-06-18 10:35:33

第二章 “非袁不可”

孙中山他们的任务是什么呢?粗略来看,是“推翻大清”;但再细看,应该是“在保持国土完整、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推翻大清”;而再准确点来说,则是“在保持国土完整、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不仅要推翻大清,且要永久共和”。

⏱ 2024-06-19 17:49:46

:“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维持内部秩序和有利条件,并为革命后在华贸易获得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简单来说,无论最终是君主立宪制还是共和制,“维持中国的稳定,保护列强在华利益”,已经成了英国的官方态度,而袁项城则被英国内定为支持的对象。

⏱ 2024-06-21 10:11:46